娇杏:只因回头多看了一眼,成了《红楼梦》中最幸运的一个丫头
《红楼梦》中运用伏笔、谐音等手法,写了很多人物和事情,每每都在暗示命运的无常、人世的无常,这种悲观的宿命论,多被一些“红楼专家”批判,但其实我觉得,这正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我们的人生中,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小决定,而改变了整个人生的轨迹,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我们却又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当我们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便会将其归结为“命运”二字。我们不提倡悲观的宿命论,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正是这种宿命论,构建了红楼大厦的基石。
在《红楼梦》中,我觉得最能体现这种小事决定一生的人,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丫头:娇杏。娇杏原是甄士隐家的一个丫鬟,但是因机缘巧合,最终却成了贾雨村的正房妻子、一品诰命夫人,改变了为奴为仆的命运。
娇杏出现在第一回的末尾,在第二回开始不久便结束,而这位丫头的容貌,也并非倾国倾城,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写道:“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比起曹雪芹精心写就的晴雯、鸳鸯等人,娇杏显得太过“草率”,而且,全书与娇杏相关的文字不过千余字,但是,作为《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丫头,娇杏背后,却大有深意。
曹雪芹为什么要多费千余字的笔墨来写娇杏这一形象呢?
娇杏在文中只有千余字的笔墨,这一角色,似乎可有可无,但其实并非如此,娇杏虽然着墨不多,可是却关乎着《红楼梦》中很多事情,概括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以对照手法,写香菱的人物命运:多看一眼、少看一眼,导致命运两济
说起娇杏,不得不提的人,是香菱。香菱与娇杏的命运,都是在一刹那间铸就的,这两人的命运,可以概括为“多看一眼”与“少看一眼”。
(1)只因多看了一眼,仆人变主子
因为多看了一眼而改变了命运的人,正是娇杏。
“娇杏”者,“侥幸”也。
曹雪芹评价娇杏,也非常言简意赅,只有十个字: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当年贾雨村落魄时,依附于甄士隐家,有一次,贾雨村在甄士隐家做客,娇杏因为好奇,就回头多看了贾雨村一眼,正因为这不合礼法的一眼,让贾雨村不能自已,以为这个姑娘可以慧眼识英才,是个风尘中的知己,心中便一直打着功成名就后纳这位“红颜知己”的念头。其实这“一着错”,便是娇杏这“无礼”的一回头,而正因为多看了这一眼,让贾雨村有了意淫的念头,才有了日后贾雨村中举做官,娇杏被讨来做二房的事情。
贾雨村考中进士后,新任知府,恰好在路上看到一个漂亮丫鬟,便去她的主人家讨来做了二房,一年后,这个丫鬟生了一个儿子,又过半年,贾雨村的妻子病故,这个丫鬟便被扶作了正室夫人,成为了官太太。
(2)只因少看了一眼,主子成奴仆
这个因为被少看了一眼,从此铸就悲惨命运的人,是香菱。
在《红楼梦》中的第一回,大多是关于甄家的故事,说的是甄士隐抱着三岁女儿上街,结果遇到一僧一道,那僧人见了他便大哭,要甄士隐把小女儿甄英莲(真应怜)舍给他出家,甄士隐当然不理睬,于是这和尚便大笑起来,还念了下面这首诗: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个赖头和尚,是《红楼梦》故事的重要推动者,能知过去未来,他曾多次在故事中出现,穿针引线,为我们构建了红楼中的奇幻色彩。
后来,元宵节那天,英莲被仆人霍启(祸起)抱着去看花灯,可是霍启一个不留神,只因为少看了英莲一眼,便被人贩子拐走。从此甄家开始了无穷的灾难,先是遭到火灾,后来甄士隐投奔岳父,又贫困交加、寄人篱下,一场大病后,他断绝了一切牵挂,最终跟着道人出家去了。
而被拐走的甄英莲,便是后来的香菱。她本来是要被卖给冯渊(逢冤)的,如果真的卖给了冯渊,可能还有几天好日子过,可惜偏偏又遇到了薛蟠,被强行霸占,最终导致了悲惨的命运。
(3)娇杏和香菱命运“互换”的寓意
甄士隐与贾雨村的荣枯兴衰,英莲(也就是后来的香菱)与娇杏的命运,全都是一转眼间便铸就了。娇杏当年只不过多看了一眼,便引出了后来的荣华富贵,香菱只因为被家人带出去看个花灯,便沦落到为仆为婢的悲惨命运。但是讽刺的是,这一切,和行善积德无关,也和作奸犯科无关,既然为善作恶没有必然的后果,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令人唏嘘的结果呢?曹雪芹不能解释,所以他只能归结为“命运”二字。
但是曹雪芹并不是冷眼视之,并不是冷漠的接受,他对于命运的无常有着强烈的批判和愤慨,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常能看到尖刻、讽刺的“恶毒”语言,即便是从“娇杏”这个名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曹公的无奈和愤懑。
可以说甄家的遭遇,就是贾家的一个缩影;香菱的命运,就是大观园中众多姊妹儿女的一个缩影。要知道贾家由盛转衰,也是在元宵节后,最终“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从娇杏眼中加强贾雨村的人物形象
贾雨村的形象,比起大观园中的儿女来,着墨也并不算太多,可是却十分形象生动,曹雪芹用了两首诗一个联来集中表现了贾雨村的形象,但是作者似乎还不过瘾,于是借助娇杏的眼睛,为我们补充了贾雨村的形象特点。
贾雨村本是落魄书生,可是自命清高,其实满脑子所想的,都是一些飞黄腾达的事情,正所谓“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也。
因为娇杏的奇怪,回头多看了一眼,就让贾雨村动了自己的歪念,当真是可笑之极,他满脑子所想的,是如何快速飞黄腾达,好高官厚禄,以博取这位“风尘知己”的欢心,满足自己的面子和欲望,这种穷酸书生的卑劣心境,在娇杏回头事件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果然不出所料,等贾雨村中举当官以后,拍马溜须、贪赃枉法,为了迎合贾家、薛家,不惜草菅人命,这就是贾雨村的“抱负”,当真是讽刺之极。曹雪芹借助娇杏一事,让贾雨村的形象更加传神和丰满了。
表现谐音手法的妙用
《红楼梦》中有很多人名都是采用谐音的手法来命名的,比如说,只贾雨村一人,便有多方的暗示,贾雨村,姓贾名化(即“假话”),表字时飞(“实非”也),别号雨村(雨村,即村言村语,是不足为信的),原系胡州(胡州,即“胡诌”也)人氏。再比如,甄士隐,意谓“真事隐”;甄英莲,即“真应怜”;霍启,也就是“祸起”……
从这些谐音命名中,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对人物命运的暗示。娇杏的“侥幸”是多方面的,她因为多看了贾雨村一眼,后来甄家没落,甄士隐带着妻子和两个丫头投岳父家过活,娇杏便是其中之一,等贾雨村中举后,偏偏又在街上看到了娇杏,把她纳为妾,可谁知,贾雨村的正妻不久便死了,于是娇杏便被“立”正了,这一系列的经历,当真处处都是小概率事件,可是这一系列小概率事件,偏偏都被娇杏赶上了,这难道不是“侥幸”?
娇杏命运所代表的,其实正是曹雪芹以谐音等手法命名的一系列人物的命运!
总之,娇杏这一个形象,是有着很深的寓意的,绝非曹雪芹随意为之的人物。《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处理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娇杏代表了其中的一类,分析好娇杏的形象,其实是有助于对《红楼梦》思想和内涵的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