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刘力贞来看贺子珍,毛岸青感觉不对劲,贺怡皱眉:你没礼貌
1948年的哈尔滨,雪还没化完,天气冷飕飕的。
贺子珍阿姨家里来了客人,一个是她的亲妹妹贺怡,另一个是“侄女”刘力贞,好久没见了,大家都可高兴了。
娇娇和毛岸青也被叫出来打招呼。
娇娇这孩子在苏联长大,说俄语比说中国话溜,一口一个“姐姐好”,可招人喜欢了。
可毛岸青就不一样了,他瞅了刘力贞一眼,小脸儿一变,啥话也没说,扭头就去看书了。
这孩子咋回事?
难道是认生?
还是有啥别的原因?
那会儿正是国共打仗最激烈的时候,东北那边可是个重要战场。
哈尔滨虽然没直接打仗,但是也紧张得很。
贺子珍能带着孩子们在哈尔滨待着,也算是躲开了战火。
想想她之前走长征,跟妹妹贺怡分开,十多年没见,这回见面了,肯定得好好唠唠嗑。
还有刘力贞,她一来,贺子珍就想起了在延安的日子,那时候她跟刘力贞的妈妈同桂荣,那关系好得跟亲姐妹似的,刘力贞小时候也总粘着她,一口一个“姨姨”叫得可甜了。
贺子珍这人吧,经历了那么多事儿,性子可硬实了,但心也细,惦记着同桂荣一个人在陕北,也牵挂着娇娇和毛岸青。
贺怡呢,风风火火的,有啥说啥,对姐姐关心,对毛岸青也挺严厉的。
刘力贞这姑娘,大老远来看贺子珍,心里肯定也想着她妈妈。
毛岸青这孩子,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苦难,身子骨弱,性子也内向,估计是有点怕生。
娇娇呢,在苏联长大,没经历过这些,天真烂漫的,像个小太阳。
毛岸青为啥不说话,谁也猜不透。
是不是刘力贞让他觉得不舒服?
还是他看出了啥不对劲的地方?
贺怡批评他没礼貌,会不会也是因为当时家里气氛有点紧张?
这些问题啊,就像一团迷雾,让人琢磨不透。
你想啊,那时候兵荒马乱的,家里又发生了这么多事,毛岸青一个小孩子,心里肯定不好受。
他一声不吭,也许是想起了以前的事儿,也许是对未来感到害怕,谁知道呢?
其实啊,历史书上写的都是些大人物、大事儿,但真正过日子的,还是像贺子珍他们这样的普通人。
他们经历的那些事儿,那些开心、难过、害怕,才是真正的历史。
毛岸青不说话,看着没啥,但细想想,还挺让人心疼的。
就像现在有的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了,也不敢跟爸妈说,憋在心里,自己难受。
大人们有时候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举动,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
所以啊,咱们得多关心孩子,多跟他们聊聊天,让他们知道,不管发生啥事,家里人都会在他们身边。
贺子珍他们一家在哈尔滨的这次见面,虽然时间不长,但发生的事儿,却让人印象深刻。
毛岸青为啥不说话,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答案了。
但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历史不仅仅是书上写的那些,还有很多隐藏在背后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