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讲的甄家被庙里供品起火“祸”到,实指龙衣掉色事件
小说《红楼梦》的第一章讲的是姑苏一名乡宦败家的故事。这名乡宦,姓甄名费,谐音真废,就是是个无用的废物的意思,字士隐,谐音真事隐。
这甄氏乃为当地望族,家中还算富有,但却不事营业,也不考取功名,他的日常里就是吃饭、睡觉,外加观花、饮酒、吟诗,算得上是位真正的富贵闲人。这甄士隐此时年届五十,家中有一位贤妻封氏,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英莲。
关于甄英莲名字的谐音,一般解读为真应怜,因为这个叫甄英莲的女孩子,幼时被拐子拐走,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最后为薛蟠娶的正室夏金桂虐待而死,一生的遭遇实为可悲可怜。
不过关于英莲的名字,应有另一重解读。
正月十五元宵节之时,甄家的仆人带着小姐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却在一个去小解的功夫里,英莲便丢了,自此甄士隐夫妇思女成疾,整日哭的痛不欲生。
现实中的曹家便是在雍正六年正月十五前一天,被隋赫德抄的家。
这甄府坐落在一座名叫“葫芦庙”的古庙旁边,农历三月十五那日,庙里要给供奉的菩萨油炸一些果子做供品过生日,不料烧火的和尚不谨慎,让灶下的火飞出了灶膛,烧着了窗纸,继而烧着了寺庙,随后将一条街全都烧光了。
这个“失火”的故事乍看还行,但是经不起细琢磨,这要是夜深人静,众人都睡死的时候,寺庙的烛火烧着了屋子还可信,但这青天白日的,寺庙里还么多僧人、香客,居然让一个炸果子的油锅里崩出来的一个火星将一条街烧了,也真是太荒唐了。
不过,这个故事虽荒唐,但映射的事情的就却一点不荒唐。令甄家(谐音真家)彻底完蛋的就是因为供品事宜。
曹家几代都历任江宁织造局主事,江宁织造局主要是负责官用纺织品供应的,其中也包括给皇帝及后妃做衣服的布料。
雍正五年三月,雍正皇帝偶然发现自己身上所穿的石青色龙衣领子掉色,这个究竟掉色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了,有的说法是把雍正皇帝的脖子都染黑了。
于是雍正皇帝下令彻查龙衣落色的原因,究竟是有人故意挑选了落色的布料做了龙衣陷害织造局官员,还是织造局的这批布料本身就都织的不好。后经层层检查下来,最后发现问题出现在江宁织造局处。
“查石青缎匹,每年系苏州江宁织选……今将现在库内所有石青缎匹,交与派出查广储司库之郎中鄂善、员外郎立任等逐一查看,俱皆落色。”
最后雍正皇帝根据涉案情节轻重,处理了这起“龙衣掉色“事件的相关人员。
“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司库八十五人,各罚俸一年,将库使张保住,俟进送缎匹等物来京之时鞭责五十……”
受到处罚的曹頫便开始研究石青布料为何掉色,这时便有人告诉他说,布料是因为在运输途中长期走水路受潮所致,要是走陆运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曹頫也是脑子严重不够用的那种,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也不想想之前一直走水运,布料为何没掉色,如果仅是水气的问题,那就算陆运到宫中,要是碰上多雨天气,那布料还不是一样会掉色。
最后就是脑子不太够用的曹頫更换了布料的运输方式,由走水运换成了陆运,但是这一改,运输成本就蹭蹭的涨起来了,而为了能及时送货入京,就要不停的向沿途经过的驿站索要马匹、柴草、钱粮、民夫,这些驿站之前可没出过这份钱,猛的一下子被索要这么多,就立刻受不了了,而且雍正皇帝不久之前刚颁过圣旨,不许官员向驿站索要钱粮,于是驿站官员便上本告了曹頫个骚扰驿站的罪名。
雍正皇帝阅后大怒,下令严查重办曹頫骚扰驿站之事。
曹頫风闻之后,便开始偷偷的转移、隐藏家中财产,而他殊不知此举更加惹怒了雍正皇帝。
“织不好布料,骚扰驿站,脑子很白痴,心思还很坏……”雍正帝是真受不了曹頫这个废物了,于是下旨将曹頫罢免,并将曹家抄了来填补曹頫在任上的亏空。
这就是曹家的由“炸供果”引发火起(谐音祸起)事件。在曹家涉案的的龙衣落色事件里,起因是因为“湿气大”,而在甄家的失火事件里,起因是因为“火大”。
被火之后,甄氏也并非一无所有了,还有些田庄和仆人。但是他们都不会耕种,田庄又地处偏僻,常有盗匪横行,最后只得将田庄卖了些钱,带着这些钱财和仆人去投靠了他的老丈人。
甄氏的老丈人叫封肃,他欺负甄氏是个书呆子,便半哄半赚,弄了些薄田朽宅卖给了甄氏,不仅常对甄氏冷言冷语,还常在外面造谣甄氏好吃懒做,这甄氏本就享福到五十岁的人,猛然又要种田,又要受气,很快身体便垮台下来,一命呜呼了。
后面被一僧一道带走,都是他弥留之际的幻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