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造谣为会所技师愤而维权,这次对谣言的斗争会胜利吗?

女子被造谣为会所技师愤而维权,这次对谣言的斗争会胜利吗?

作者|王琳

近日,安徽合肥的俞女士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订婚照。原本一次分享幸福之举,不成想画风突变,该女士莫名被人传为某会所 8 号技师。面对汹涌而来的谣言恶语,俞女士选择收集证据,向派出所报警,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同样在近日,一条 " 穿浴袍女子站楼外轻生 " 的视频冲上热搜,该女子后被消防员成功救下。但网上的恶意评论却并未停歇,有说该女子蹭热度的,有说是被现场抓奸的。事主表示 " 自己非常委屈 ",并公开发声 " 会重新生活 "。

自有人类社会,就有谣言。在口耳相传的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不快,杀伤力却不可小觑。上古神话,多源于谣言。政权更迭,战争胜负,人心向背,多伴有谣言的影子。到了印刷时代," 谣从口出 ",又增加了借纸风传。现在有了新的载体,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破坏性也更强。

以历史的维度观察," 互联网 + 谣言 " 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线下的谣言从未消失,当下搭载更便捷的线上网络,谣言只可能更泛滥。在勒庞频被引用的名著《乌合之众》中,作者以 " 群体 " 为研究对象,解释称,这种叫 " 群体 " 的生命体,盲目、轻信、狂热、冲动、易怒、偏执、保守,且群体中所有人的智商都会降低。这样的社交场域,比之线下,更是谣言传播的温床。

不少人对网络谣言痛心疾首。但没有人能真正替代受害人——这世上本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不同情境中的谣言,针对的对象不一,危害也迥然有别。在一个小茶馆对三五亲朋说出一则谣言,和在一个面向不特定人群的舆论平台上传播一则谣言,危害后果当然不可并论。我们常说网络具有 " 放大效应 ",一是我们并不清楚有多少受众正在接受我们的信息,一旦谣言传播出去,通常无法有效校正。二是谣言往往比真相更骇人听闻,更易传播,基于 " 沉默的螺旋 " 理论,谣言则会使真相更趋沉默,从而 " 放大 " 谣言本身。

网络的聚集效应,从众心理的暗示,群体的情绪传染,法不责众的错觉,这些网络舆论场所特有的属性,浇灌出谣言这朵 " 恶之花 "。

| 谣传俞女士为某会所 8 号技师的留言

但法不责众只是 " 错觉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可以 "+ 谣言 ",互联网同样可以、也应该 "+ 法治 "。

根据造谣、传谣的事实、情节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造谣、传谣的法律责任也不一样。以刑事责任而言,尽管寻衅滋事罪是否适用网上传谣者,法律界仍存争议。但与网络谣言相关联的罪名包括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侮辱、诽谤罪等,这已是司法的鲜活实践。

从公开报道来看,警方的一些专项行动,对网络谣言起到过遏制的作用。对刑事犯罪来说,警方本是主动的侦查部门。一些造谣、传谣者在网上活跃多时、多次,无须等到集中行动才收网刑究。与运动式执法相比,常态化打击对遏制网络谣言的效果更持久,也更能获得社会支持。

当然,前提应是精准打击。对于那些依法应由受害人自诉的案件,警方不可越俎代庖;对于那些应由民事程序解决的案件,也不能任意扩大到刑事领域。

警方主动追究造谣、传谣者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职能部门主动通过行政执法,追究造谣、传谣者的行政责任,这是公权力依法治谣不可缺少的履职尽责。而在社会生活中,更多的情形还被框定在民事范畴。

我们鼓励受害人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与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进行司法抗争,但我们无法强迫受害人这么做。

诉诸司法难免耗时费力,于受害人而言, 处置不当,易带来 " 二次伤害 "。这对司法的服务性和保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互联网 +" 便利了谣言的生成和传播,它同样可以、也理应便利受害人的司法保障——这就要求法院系统也能因时而变,顺应网络社会的时代特征,比如让网络侵权更便捷地被切断,让侵权行为能更公平公正地得到司法评判。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事人多次 " 辟谣 " 后,一些网友还坚持把 " 谣言 " 当成事实对当事人进行指责、谩骂,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不折不扣的 " 网暴 "。对此,法律更不应该轻纵。

当然,告、还是不告,这是当事人的权利。我们为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的俞女士叫好,我们也理解那位想要淡出公众视线 " 重新生活 " 的广州女孩。渴望得到公正和渴望得到新生的,都应如愿以偿。

同时我们也知道,下沉的网络舆论场,不会因一、两宗个案而变得清朗干净。网络谣言也不会因此消亡。在作为他律的法治之外,还有网络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应尊奉的自律——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作者王琳,系法律工作者。

相关推荐

​外国人来华支付不便怎么破

110

外国人来华支付不便怎么破 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外籍人员来华支付便利化问题也越发被重视。2 月 26 日, 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该话题获得...

​有 AI 的手机能有多方便?ODC 23 探展大揭秘

​有 AI 的手机能有多方便?ODC 23 探展大揭秘

86

有 AI 的手机能有多方便?ODC 23 探展大揭秘 ODC 23 开幕当日,ZOL 小编起个大早赶在展会的第一批入场,为大家好好体验了一下 AI 加持的全新 ColorOS 14。有 AI 的手机能有多方便?接下来就...

​天津旅游攻略 天津旅游十大景点排名

​天津旅游攻略 天津旅游十大景点排名

117

天津旅游攻略 天津旅游十大景点排名 “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这是唐代诗人孔尚任诗中的天津。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其相声、快板文化十分出名,是众多...

​山西绵山竟有15座肉身佛 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

​山西绵山竟有15座肉身佛 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

106

山西绵山竟有15座肉身佛 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 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内藏有一名高僧遗骸的千年佛像,因疑似福建省大田县被盗文物而备受关注。 事实上,根据媒体报道,山西仅绵...

​好书推荐排行榜2025(人生必看十大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排行榜2025(人生必看十大好书推荐)

93

好书推荐排行榜2025(人生必看十大好书推荐) 居家办公、居家隔离、静默、管控等关键词,这几年不断的出现在大家的生活当中,也深刻的影响了大家的生活。这对大家的生活带来了...

​天文学家捕捉到地球附近超大质量黑洞爆发

​天文学家捕捉到地球附近超大质量黑洞爆发

129

天文学家捕捉到地球附近超大质量黑洞爆发 天文学家捕捉到地球附近超大质量黑洞爆发 (报道)据cnBeta:天文学家已经制作了离地球最近的主动进食超大质量黑洞的最全面的无线电发...

​哈勃太空望远镜还能使用多长时间?

​哈勃太空望远镜还能使用多长时间?

59

哈勃太空望远镜还能使用多长时间? 1997年宇航员进行哈勃太空望远镜维修工作 (报道)据新浪科技:国外媒体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还能使用多长时间?这架已有31年历史的太空望远...

​十大世界著名建筑,世界著名建筑图片

​十大世界著名建筑,世界著名建筑图片

103

十大世界著名建筑,世界著名建筑图片 我觉得一个建筑的设计好看与否和设计师的关系并不大,虽然设计师在里面所占的成分很高,但实际上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功劳比...

​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聪明)

​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聪明)

115

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聪明) 动物智商排名前10名 1、海豚 人类利用海豚的智慧来解决世界海洋中的许多谜团,海豚是唯一通过镜像测试的海洋动物,相对于海豚的体...

​科学家研究出如何躲避外星人入侵的方法

​科学家研究出如何躲避外星人入侵的方法

63

科学家研究出如何躲避外星人入侵的方法 科学家研究出如何躲避外星人入侵的方法 据ETtoday:外星人出现的传闻屡见不鲜,通常人们都想尽办法的去找出如何遇见外星人的方法。但是英...

​老船长——埃尔顿·布兰德

​老船长——埃尔顿·布兰德

53

老船长——埃尔顿·布兰德 明珠易碎,而基石长存。 虽然十几年过去,快船早已换了天地,但布兰德曾经率队的孤勇表现依然为人所铭记。 布兰德,身高2.03米,臂展2.27米,体重11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