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超市叫“胖东来”,马云、雷军都夸它是“神”
有一家超市,火遍全国,却只在河南开连锁。
马云、雷军都曾去拜访,得出的结论是,它是中国零售业中“神”一般的存在。
这个传奇的存在就是扎根于河南许昌的“胖东来”。
每一次胖东来新店开业,门前都会出现一道安保人员围起的人墙。
就在这个元宵节,也有一群人将“今天去了胖东来”作为一件值得记录的事。
有人是胖东来的忠实粉丝,有人从远方慕名而来。
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成为河南许昌的一处5A级景点?
“无尖不商”
细节决定成败。
2006年,是胖东来成立的第11个年头。
一般来说,发展到这个时候,它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客户和口碑,似乎已经没什么可完善的了。
但创始人于东来认为,还远远不够,任何一个“缝隙”里,都可能存在着商机。
06年的一天,他和顾客交流,对方给出一条建议,商场可以准备一个打气筒,以备不时之需。
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提议,就这样被于东来记在了心里。很快,超市门口就摆上了打气筒。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一些超市,给海鲜类的东西称重,多多少少都会带水。
但在胖东来的海鲜区,有这样一个指示牌:“请把水沥干,我们只卖海鲜不卖水。”
在胖东来门口,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洗手池,会有宠物寄存处。
在超市里面,购物篮、购物车是有分类的,切开的西瓜是带勺的,娃娃机里的娃娃是最好抓的。
正是以上这样被忽视的细节,让胖东来成了河南许昌的一处景点。
真诚是必杀技
从1995年,“望月楼胖子店”开业那天起,真心就被于东来刻在心里,融进胖东来的血液里。
在胖东来之前,于东来做过工厂工人,也卖过冰棍、花生,甚至倒卖过烟卷。
只是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卖的是假货,最后不仅没成功,还欠下30万债务。
从那以后,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干。
那时候假货横行,于东来坚持卖真品,还在店铺里挂着横幅“用真品换真心”。
这种“反骨”给胖子店带来了生意,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东来产生信任,买东西只去胖子店。
1997年,胖子店改名为“胖东来”。
从那时起,每天早上店铺还没开门,门口就已排起长队,这一盛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和大长队一起被继承的,还有于东来对“爱与自由”的坚持。
“爱在胖东来”存在于超市的每个角落,于东来带着“想让更多人感到幸福”坚持着。
困境使人成长
尽管这一路并不顺利。
在更名为胖东来的第二年,员工与当地无业游民的争吵引发了一场大火,带走了于东来的所有。
比起一开始就没有,拥有后再失去才是于东来真正的至暗时刻。
当然,他也有了更多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争吵,为什么会有无业游民?
这些想法让于东来再次“升级”,他有了一种“企业家精神”。
也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更加注重员工的感受,开始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
每周二,胖东来店铺会轮流在每周二这天关店休息,员工每年能享受到4周的年假,在不需要工作的时候,员工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2003年,胖东来捐款800万;08年,捐款、捐物资;2020年,又低调捐赠5000万;21年,再次捐款1000万。
而这些,在当时都没有被大肆宣扬。
胖东来就这样低调地在许昌的土地上成长,它至今没有走出河南。
因为扩张并非是它理想,服务一方百姓,是它成功的原因,也是它的边界。
企业致胜的法宝是什么?
后来,胖东来成了零售业中的乌托邦,一切都如理想中的一般。
与顾客做朋友,与员工做朋友,是于东来从创业中学到的,也是胖东来能成为“传奇”的原因。
它还告诉众多创业者一个道理,致胜的法宝,往往是被认为最基础的东西。
正如营销顾问赵阳老师说过的那样,产品力和服务力才是活下来的秘籍。
对胖东来来说,它的成功秘籍也是如此,保真保质的产品,细节到缝隙的服务。
硬件上有产品和服务,软件上则是“爱与自由”。
自由让员工感到幸福,快乐地服务顾客,爱让顾客满意,愿意反复迈进胖东来。
今天的企业故事分享完啦,你觉得胖东来怎么样呢,真的有那么好吗?
(如果喜欢这类内容,记得点赞、评论、收藏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