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才华出众,结果被认为考试作弊,调查结论让人啼笑皆非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洒脱、风流,这大概就是明代才子唐寅留给现代人的印象。
然而,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为何竟然考试作弊呢?
(唐寅)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唐寅出生在小康之家,父亲经营一家酒馆。他自小就在父亲的要求下,饱读诗书,十一岁时就已经声名远扬,十六岁时更是夺得县级考试第一。史书称他:“性极颖利,度越于士。”
唐寅一生成就极高,在绘画上,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他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现在,他的多部画作被拍出数十亿天价,部分作品,被诸多博物馆收藏,视为无上瑰宝。
弘治十三年,踌躇满志的唐寅进京赶考。途中遇到江阴巨富之子徐经。徐经为人豪爽热情,唐寅潇洒不羁,两人互相欣赏,引为知己。热情的徐经,带着唐伯虎拜访会见了多位好友,其中就包括当次考试的主考官,时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的程敏政。
当次会试的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二人,都是朝中大学士,所出试题不仅冷僻,而且难度较大。因此,当时诸多考生不约而同地在答卷上鬼话连篇,企图蒙混过关,这也引得两位主考官不满。
而在众多答卷中,有两份却与众不同。其文辞优美、清新脱俗也使得两位考官不住点头。与唐、徐二人有过接触了解的程敏政看到了,赞赏不已,激动的他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两张必然是唐寅、徐经的答卷!”
(李东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很快被人们传了出来。而当时有很多人都知道唐寅、徐经与主考官交往亲密,于是人们自然而然的认为,主考官必然提前漏题给了唐寅、徐经二人。
风声越传越响,有位叫华昶的官员向上举报,弹劾程敏政漏题。接着唐寅、徐经被迅速控制,投入大牢拷问。
在朝廷审理此案的大半年中,徐经在严刑逼供下,透漏出“程敏政曾经接受过自己的金币”一说。不过一段时间后,他又补充说是“素来仰慕程敏政的才学,这些金币都是教的学费,而其中的钱也有唐寅的一份。”唐寅则始终并不认账。
此事最后引起了明孝宗的极大关注,他敕令程敏政审查录取名单,并找出唐寅、徐经二人的试卷,另一位考官李东阳连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孝宗还放下狠话,若不查个水落石出,你们这些人就把脑袋都留下吧。
(明孝宗)
眼看舞弊者唐寅、徐经二人就要被天威制裁。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经程敏政审查,李东阳等数十位试官共同认证,唐寅、徐经二人均不在录取之列。也就是说,那两份试卷,根本就不是唐寅和徐经的。
这个调查结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这意味着,所谓的舞弊者唐寅、徐经二人,根本就是被冤枉的。
朝廷对于此案也有些犯迷糊了,有没有过舞弊呢?最后干脆各打五十大板,程敏政“疑似”受贿,革职回乡。举报者华昶因奏事不实,被降职处分。唐寅、徐经二人均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到地方上做小吏。
(参考资料:《孝宗实录》)